二〇〇三年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葫芦岛市统计局
发布时间:2004年04月25日
信息来源:
【 字体: 】? 【打印文章】
  2003年,全市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以 "三个代表"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,继续实施我市的第二次创业,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。同心协力,奋力拼搏,努力克服"非典"和罕见春旱等自然灾害给经济与社会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。解放思想,深化改革,坚持扩大内需、科技创新、体制创新并举,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,各项改革不断深化,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,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,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圆满完成,为 "十五"计划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一、 综合

 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。初步测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40.0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8%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.0亿元,比上年增长6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118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88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0%;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57元,比上年增长16.0%。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.7%、49.4%和36.9%,三次产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0.9%、10.0%、4.9%。

  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为100.5%。其中,食品类、烟酒及用品类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、居住类等项目分别上升5.5%、1.4%、4.4%、3.5%;衣着类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、交通和通讯类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等项目分别下降14.0%、3.3%、2.8%和0.6%。

 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、就业规模扩大。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4.1万人,增长6.5%;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4.7亿元,增长8.3%;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419元,增长6.5 %。全市继续开展"就业年"活动,出台多项再就业扶持政策,搭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,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,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,全方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。全年共实现就业4.9万人,其中享受失业保险就业0.8万人;开发公益性岗位0.5万个;培训失业人员1.6万人;劳务输出1.1万人。截止目前登记失业率为4.8%。

  国企改制工作进一步深入。全年围绕省政府提出的"中小型企业退出国有、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"的三大目标,积极开展工作。全市已有9户中小型工业企业退出国有领域,完成了38个单位主辅分离、辅业改制的目标任务。

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,经济增长中的有效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尽合理,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仍显不足,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低下,农民增收缓慢,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,今后尚需加大力度积极稳妥解决。

  二、农业

 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,生产发展平稳运行。由于受严重春旱、雹灾等自然灾害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,部分农作物产量有所下降,但从总体上看,种植业生产运行平稳。粮食总产量73.8万吨,减少5.6%,其中玉米产量45.8万吨,减少5.0%;小麦产量0.3万吨,下降9成以上;豆类产量3.4万吨,增长2.1%。油料总产量6.4万吨,增长20.2%,其中花生产量6.1万吨,增长22.9%。蔬菜总产量166.7万吨,增长3.2%。水果总产量49.8万吨,增长23.6%,其中苹果产量22.3万吨,增长20.4%;梨产量19.6万吨,增长51.7%;葡萄产量3.3万吨,减少18.2%。

  林业生产稳步增长。全市继续开展"造林质量管理年"活动,工程造林向"精品工程"迈进。2003年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8.7万亩,比上年增长2.6%。人工造林9285.8万株,比上年增长15.4%。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.2万亩。绿色通道工程完成绿化面积10.83万亩,超额计划30.6%,其中完成秦沈高速铁路绿化面积3000亩,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外侧的绿化带完成2万亩,沿线的可视荒山绿化完成8.53万亩。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进一步加强,全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50万亩,森林覆盖率为34.9%。退耕还林工作继续加强,退耕地造林面积5万亩,配套荒山造林面积19.3万亩。

  畜牧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。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完成40.4万吨,比上年增长16.5%,其中肉产量24.4万吨,比上年增长21.9%;蛋产量15.2万吨,比上年增长9.1%;奶产量0.8万吨,比上年增长10.0%。

  渔业生产平稳运行。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2.3万吨,比上年增长4.0%。其中,海水养殖面积1.9万公顷,产品产量13.0万吨,比上年增长12.7%;内陆水产养殖面积0.5万公顷,产品产量达1.5万吨,比上年下降7.5%。

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7.4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3.3%。其中柴油机63.4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2.4%;电动机13.0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8.9%;汽油机1.0万千瓦,比上年下降5.6%。完成人畜饮水、"库塘井窖"等水利重点工程1260项。我市成为省内第二个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。

   三、工业

 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8.4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0%。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(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)实现工业总产值289.0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4%,实现增加值62.9亿元,增长28.8%。从经济类型构成看,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42.3亿元,下降4.7%;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9.9亿元,增长13.7%;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.9亿元,增长25.0%;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总产值211.8亿元,增长18.0%;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7.4亿元,下降11.1%;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4.6亿元,增长4.1%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48.2亿元,增长9.6%。大中型企业完成总产值241.6亿元,增长8.6%。从轻重工业看,轻工业完成总产值6.0亿元,增长4.5%;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83.0亿元,增长11.6%。

  新产品、出口导向型产品不断升级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58.6亿元,比上年增长53.7%,其中,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新产品产值55.4亿元,增长56.7%。出口交货值完成29.6亿元,比上年增长75.1%,其中,股份有限公司出口交货值完成15.5亿元,增长142.4%。

  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。在重点考核的14种产品中,较去年同期增产的有8种。其中:原煤产量完成428万吨,发电量完成96.9亿千瓦时,原油加工量完成534.5万吨,烧碱完成28.9万吨,民用钢质船舶为31.1万进度完工量,锌产量完成24.3万吨,聚氯乙烯树脂完成18.4万吨,化工设备完成1.0万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22.3%、18.0%、11.3%、7.9%、61.3%、1.2%、10.1%、57.9%;硫酸完成55.5万吨,合成氨完成33万吨,化肥(折纯)完成26.5万吨,水泥完成168.7万吨,成品钢材完成9.3万吨,铜产量完成5万吨,这6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。

  工业效益水平有待提高。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个,亏损企业为62个,亏损面达40.8%。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0.2亿元,比上年增长31.3%;实现利税总额15.0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1%;实现利润总额-1.5亿元,同比下降54.2%;产品销售率100.9%,比上年同期上升1.7个百分点。

  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。南票电厂一号机组并网发电,渤船重工15.9万吨油轮交付使用,连山祝华钼业、兴城中兴丁基胶内胎、建昌硅锰合金、志达方圆国家标准油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

 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。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.4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2%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.2亿元,增长1.6%,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0.0亿元,增长4.0%;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.4亿元,下降36.3%;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.2亿元,增长38.1%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.2亿元,增长85.3%。

  投资效益不断提高。全年固定资产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0.4%。新增固定资产总量33.6亿元,增长5.3%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.0%,比去年同期提高2.5个百分点。

  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。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66.4万平方米,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5.4万平方米。房屋竣工面积137.3万平方米,增长8.0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80.5万平方米,增长43.8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.5万平方米,增长29.3%。商品房销售额11.4亿元,增长34.1%,其中住宅销售额6.9亿元,增长20.1%。

 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。2003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,续建项目9项,新开工项目16项,本年实际完成投资14.0亿元。在正式施工的重点项目中,南票20万千瓦坑口电厂、葫芦岛市教育园区、市东城区开发、朝青线建昌段及盘岭路基与路面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年计划投资。渤海高教园区中长春工业大学已有500名新生入住,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5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面动工。

  建筑业稳步发展。全市建筑业企业88个,实现总产值30.9亿元,比上年增长9.6%,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4.0亿元,安装工程产值4.6亿元。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完成383.7万平方米,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2.7万平方米,全员劳动生产率65640元/人。

  五、交通运输、邮电

  交通业快速发展。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3.04亿元,新增公路127公里,公路总里程达3017公里,其中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2712公里,二级以上公路984公里。完成路基改造637.9公里,铺设黑色路面251.4公里,修建桥梁2575.1米/107座,建设了4座公铁立交桥,通油路的村达到592个。公路工程合格率达100%,优良级品率达78.5%,公路密度达30.37公里/百平方公里。加强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,公路养护投资1865万元,公路平均好路率达67%。

  运输能力不断增强。全市客运车辆拥有量5150辆,其中出租车3987辆;货运车辆拥有量9617辆。全市县级以上客运站5个,货运场站7个,跨省客运线路达20条。全年公路客运量3382万人,客运周转量13.5亿人公里;公路货运量2712万吨,货运周转量13.7亿吨公里。港口航运业逐步发展,现有水运企业8家,水服企业14家,货船3艘,游船41艘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90万吨,比上年增长4.8%。

  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。高标准完成了秦沈客运站及出口工程,高质量完成了葫六线及大北岭隧道工程,高水平完成了兴城陆岛交通码头工程、范家到条石沟旅游路、市物流中心仓储库房的建设,完成了村通油路工程,建设了兴城绕城路工程、朝青线改造工程、王三线改造工程。

 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。网络化的普及、办公自动化逐步改善,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,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攀升。年内通信邮政业务收入完成8.02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6%;固定电话达到51.9万部,比上年增长18.3%;移动电话48.2万部,比上年增长17.5%;因特网户数11.5万户,比上年增长20%;市话交换机容量33.3万门,农话交换机容量27.3万门,分别比上年增长7.3%和25.6%;函件279万件,包裹13.1万件,都较上年有不同幅度发展。伴随电信业高新技术的发展,寻呼业市场不断萎缩。

  六、国内、国外贸易

 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。2003年上半年,由于受全国性非典影响,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一度受挫,但在全市人民齐心协力、积极应对下,在很短时间内走出困境,回复到正常发展态势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.6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5%。按行业划分,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.1亿元,增长12.8%;餐饮业零售额7.6亿元,增长9.6%。按销售地区划分,市零售额完成56.4亿元,增长13.2%;县零售额完成8.7亿元,增长12.1%;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3.4亿元,增长10.0%。按经济类型划分,国有、集体、私营、个体经济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.4%、1.5%、9.8%、74.9%。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业和餐饮企业共有12家。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9个。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国内贸易的主力军,全年实现零售额66.5亿元,增长10.0%。

  出口供货势头强劲。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,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32.9亿元,比上年增长63.3%。其中,中央企业实现15.5亿元,比上年增长44.4%;地方企业实现17.4亿元,比上年增长84.4%。

 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4595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32.8%。我市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,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。通过赴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韩国、香港等地招商引资,初步达成10个意向。参加青岛、厦门商品展销会,签约项目96个,合同成交额29亿元。

  七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
 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。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.9亿元,增长9.0%;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.3亿元,增长13.9%;各项税收完成9.1亿元,增长15.0%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5.8亿元,增长10.3%;一般预算支出25.2亿元,增长11.4%。在财政支出中,用于教育支出3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0%;医疗卫生支出0.7亿元,增长9.8%;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.8亿元,增长38.0%;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.9亿元,增长10.1%。

  金融机构存贷形势稳定。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8.2亿元,比年初增长6.0%,其中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.9亿元,比年初增长11.0%。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9.1亿元,比年初增长12.0%,其中短期贷款148.1亿元,比年初增长14.6%;中长期贷款69.8亿元,比年初增长30.6%。

  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,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。全年保险费收入4.7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0%。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.3亿元,增长3.6%;人寿险保费收入3.4亿元,增长41.7%。处理保险赔(给)付额1.4亿元,其中财产险赔付额0.8亿元,增长14.3%;人寿险赔付额0.6亿元,增长50.0%。

  八、旅游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  旅游业持续发展。随着重点旅游景点与配套工程的修复和建设,使我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,并顺利进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行列。兴城文庙、郜家住宅修复工程竣工,蓟辽督师府主体工程完工,菊花岛大龙宫寺完成修复,九门口截潜工程完工,重点观光路段的亮化美化工程的建设,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亮点。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.4亿元。接待国内游客303.6万人次,增长0.7%;接待国外游客1.7万人次,增长21.4%;创汇474万美元,增长27.6%。

 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。全年科技成果评选中科学技术奖38项,科研项目投产创产值30324万元,新增利税9912万元,节创汇360万元,使农业产业增收2.7亿元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,2003年在中国专利博览会中我市获最佳展团称号。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实现46.9亿元,比上年增长25.1%。

 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。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10所,在校学生39万人。随着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改善与提高,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,扩招3037人,年内有6996人升入大专以上普通高等学校,录取率为92.83%;其中本科生3977人,录取率为52.77%,比上年多208人。全市辍学率2.75%,比上年下降0.5个百分点。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普及与提高,全市信息技术开课率达98%,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基地17个。开展多元化办学模式,各类民办学校10所,在校生3800人。推广国际化办学理念,聘用外籍教师15人,与澳大利亚辉煌集团、中稷(香港)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,使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化。

  文化、广播、电视事业健康发展。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,文化馆6个,艺术馆1个,图书馆7个,电影院3个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.46%,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.37%。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,坚持"二为"方向和"双百"方针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全年举行"三下乡"活动共送书下乡5800册,科技资料6500份,下乡送电影演出40场,变百日文化广场为常年文化广场。举办的同一首歌"走进杨利伟家乡葫芦岛"大型晚会,承办全国首届古筝新筝比赛决赛等活动,树立了葫芦岛市的良好形象。

  卫生、体育事业稳步发展。在卫生方面,成功治愈全省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,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,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,医疗水平不断提高。年末全市共有医院、卫生院225所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万张,其中医院病床位0.6万张。卫生技术人员1万人,其中医生0.5万人。在体育方面,今年我市组织参加的辽宁省少年田径、举重、摔跤、柔道、篮球、跆拳道比赛,获5枚金牌。建立社会体育辅导站40个,有5套健身设施在我市安装。全民健身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。

  九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

 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,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。"三位一体"大城区框架内,新修、改造、拓宽了15条城区道路,实施了高速公路西出口、海滨路中段和龙湾海滨等亮化工程,宏运、民安两条步行商业街的交付使用,筝岛广场和双拥广场相继落成,使得新老城区的面貌一新。年内采取公开招标形式,按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,完成植树52.88万株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6.79%,比上年提高1.03个百分点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.91平方米,比上年增加0.114平方米。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,对违章建筑、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大清理力度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,全年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/日,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.1万吨。

 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,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,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。2003年,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天数为314天,为全年总天数86%,比上年提高18%。城市生活饮用水达到二类标准,水质得到有效保护。年内有13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污染治理,完成36项治理项目,总投资2760万元。针对污染治理所实施的9项循环经济链接项目,总投资1.2亿元,年利用工业废弃物总量105.6万吨,废水、废气、废渣的"三废"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。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获得监测数据48万多个。全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3个。生态环境得以改善。

  十、人口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 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。年末全市总户数86.9万户,总人口271.4万人,比上年增长2.1‰,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9.4万人,占总人口的29.3%;农业人口192.0万人,占总人口的70.7%。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.53‰,人口死亡率4.86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2.67‰,计划生育率99.55%。

 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。全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1.76元,增长4.9%;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47.68元,增长18.3%;城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.0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2572元,增长6.5%;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0.87元,增长1.3%;农村 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.9%。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。年末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.3平方米,增长2.8%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.1平方米,增长4.0%。

 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果。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初步建立,社保工作进一步提高。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1.4万人,参保率99%;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.3万人,参保率99%;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.8万人,参保率77.6%;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.7万人,覆盖率8.9%。
责任编辑:
版权所有: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:即时比分办公厅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9号 邮编:110032
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7
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:mhwz@yaoyejob.com

微信公众号

政务微博